• <optgroup id="a2emm"><blockquote id="a2emm"></blockquote></optgroup>
  • <strong id="a2emm"></strong>
    <strong id="a2emm"></strong>
  • 關注微信
    小程序

    甘蔗機收難 痛點好找破解不易

    作者:農民日報 李純 本站發布時間:2015年12月11日 收藏

      機收是甘蔗全程機械化生產的瓶頸環節,更是降低甘蔗生產成本的主要環節,甚至可以說是扭轉國內外食糖價格倒掛,破解我國甘蔗產業困局的關鍵環節。而推行甘蔗機收卻是千難萬難,痛點如下:

      地不平。我國甘蔗種植主要集中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蔗田多為丘陵坡地,地面坑坑洼洼,很多地方坡度都在13°以上。甘蔗收獲機不僅保證不了作業效率,甚至還有發生側翻的危險。廣西計劃創建500萬畝“雙高基地”,其中重要一項是將坡15°左右的坡地降到13°以下。以凱利公司平整土地1500元/畝成本計算,就需要75億元,投資巨大。

      地塊小。甘蔗主產區蔗田細碎化嚴重,甘蔗收獲機自然“難以展開拳腳”?,F在廣西的平均地租為600~800元/畝,好的地塊要1000元/畝,通過機械化賺的錢基本和土地租金抵消了,于是就出現廣西蔗農小戶種植還能勉強盈利而種植大戶卻賠錢的怪事。而巴西1畝地的租金才一兩百元,就算全程機械化水平能跟上,我國蔗糖的競爭力還是不夠。

      機器貴。甘蔗收獲機價格昂貴,國產的要一百多萬、進口的要兩百多萬。購機補貼額度與機器價格相差甚遠。由于機收并未大面積推開,甘蔗收獲社會化服務組織成長緩慢,廣西全區才有119臺收獲機投入作業(部分收獲機還屬于試驗示范)。而廣西、云南兩省(區)甘蔗生產大縣中,11個是邊境縣、29個是國家級貧困縣,地方政府拿不出太多配套資金支持甘蔗機收。

      農藝落后。現在甘蔗可以實現機械化種植,但囿于地勢起伏、地塊大小,行距不一、壟向不直。而甘蔗品種老化,長得不直,且不耐倒伏。在這種情況下,甘蔗收獲機往往是“無從下口”,作業效率甚是低下,還經常出現甘蔗機收壓壞甘蔗宿根,第二年不能發芽的問題。

      糖廠有苦衷。現在糖廠制糖設備多為整桿式入口設計,機收的甘蔗卻是切斷式的,影響作業效率,而設備改造成本高昂。切斷式甘蔗往往雜質偏高,遇到下雨天含雜率會更高,甚至會出現無法收割的情況。而且切斷式甘蔗容易氧化變質,不耐存放。切斷式甘蔗需要專門的田間轉運車,這又增加了運輸成本。所以,糖廠并不太愿意收購切斷式機收甘蔗。

      雖然,甘蔗機收痛點很清楚,也能找出相應對策,但是往往因為成本太高,而難以推行。只有政府、糖廠、蔗農、機收服務組織形成合力,進行系統性環境條件建設,才能覓得出路。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amic.agri.gov.cn/
    • 發布于2015-12-11 18:53
      這機子有圖片看不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
    加載更多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在线97_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_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妲己影院
  • <optgroup id="a2emm"><blockquote id="a2emm"></blockquote></optgroup>
  • <strong id="a2emm"></strong>
    <strong id="a2emm"></strong>